作者:馬潔責編:君君時間:2022-06-08
“雨季一到,諸菌皆出,空氣里一片菌子氣味。”在昆明學習生活了七年的汪曾祺,在離開之后的四十年中,仍念念不忘那里的菌子。每每有朋友到云南,他總要推薦他們?nèi)コ跃2粌H如此,他還不時在自己的文章里回憶昆明的時光。可見菌子是真正虜獲了這位吃貨文人的心。
普洱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氣候條件,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,自然也是野生菌的家園。每年5月一過,西南季風攜帶著大量雨水來到這里,菌子便在山林間悄然生長起來,農(nóng)民們起早貪黑進山撿菌,批發(fā)商收菌賣菌忙不停,食客們也食指大動,準備享用這天賜的美味。
“最近一段時間雨水多,正是撿菌子的好時候。雨水豐富的那幾天,一天下來就能撿到價值數(shù)千元的菌子。”凌晨5點,天還沒亮,山附近的村民們就早早起床,準備進山撿菌子。人們打著電筒走出家門,提著籃子、背上背篼,走在濕漉漉的山路上。
在普洱,一塊塊俗稱“壩子”的土地,四面環(huán)山,中間種植水稻、煙葉、玉米等農(nóng)作物,野生菌就瘋狂生長在附近的山頭上。
撿菌子的村民多了,豐富的野生菌資源也就產(chǎn)生了一個新的職業(yè)——撿菌人。思茅區(qū)南屏鎮(zhèn)整碗村村民陶培林就是其中之一。“我們那兒,人人都撿過野生菌,一般天還沒亮就出發(fā),去遲了菌子可能就被去得更早的人撿掉了。一根木棍和一個竹筐,有時一走就有10多公里。一般來說,采菌的地點可近可遠,但要采到好菌,就得走遠路,最遠的地方要走幾個小時。”
撿菌,帶來的絕不僅是美味,還有尋找過程中所帶來的驚喜。有時候,你無心撿它,它則成片出現(xiàn),有時候,你翻了幾個山頭都不一定撿得到。
“這個過程,給像我們的生活?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(fā)生什么,但是還得繼續(xù)下去。”陶培林笑道。
大多時候,山林里的松針和腐殖物太厚,普通人根本發(fā)現(xiàn)不了菌子躲在哪里。而經(jīng)驗豐富的撿菌人就是雷達,輕松知曉菌子窩的所在。清甜細膩的雞樅一般生長在酸性土壤上的松樹林中,而且和白蟻窩相伴。菌傘和菌帽都厚實的牛肝菌則藏在矮灌木叢中。
俗話說,靠山吃山、靠海吃海,普洱沒有海味,菌子就是人們的山珍。
對于撿菌人來說,從來都不會把菌窩一掃而光,而是會留下幾株。來年,成熟菌子會從傘蓋里灑下孢子,落在土地上,長出新的菌。生態(tài)就這樣,被循環(huán)著。
采摘好的菌子,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出現(xiàn)在市場,普洱的菌市,沒有固定地點,雨季前后,在街上就會有撿菌人扛著菜簍子在街上叫賣,一般挖出來半天到一天內(nèi)就下鍋才鮮美。雞樅,細滑彈牙的口感及鮮甜脆嫩的滋味,肉質(zhì)細嫩,還有很高的營養(yǎng)價值。最為美味的要數(shù)雞樅油,干香有嚼頭,拌面拌涼菜加入一點,讓人胃口大開。在普洱,一罐雞樅油可以過整個冬天。見手青味道香鮮,是普洱人最喜歡買的雜菌品種之一。記得一個朋友曾說:“普洱好東西真多,看個百科都樂壞我了,百度百科上是這樣描述見手青的做法:切時應注意,一定要薄厚均勻,不然炒的時候厚的會沒熟,就會增加看到‘小人人’的風險!”見手青傳統(tǒng)的做法是將菌子切片,菜籽油煉透,放青椒和整個的大蒜瓣稍炒,再放入切好的菌子繼續(xù)炒,至大蒜熟透即可,咬下去鮮香味立刻充滿整個口腔,山野氣息撲面而來。青頭菌也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在普洱人的餐桌上,一般都同青椒一起爆炒,又鮮又滑,很容易入味,一盤小小的青頭菌可以香飄整個房間。
其實采來的菌子也不需要多復雜的加工,正所謂“刪繁就簡”,最珍貴的食材正好配最簡單的做法,便能發(fā)揮出它天然的美味。
不同的菌菇,不同的味道,不同的人吃,卻有著相同的感受,輕而易舉地喚醒你的食欲。食鮮季,來普洱吃菌子吧,錯過要等一年哦!(馬潔 普洱日報供稿)